繁殖、栽培、养护美国红枫专家
繁殖、栽培、养护美国红枫专家
繁殖、栽培、养护美国红枫专家
华石红枫在武汉的应用实景 《神雕侠侣》剧组进驻华石红枫基地拍摄 美国红枫种源纯正、表现优异 美国红枫大间距栽培确保树形优美 美国红枫变色惊艳、品种稀缺、价值高 华石红枫-美国红枫专家 美国红枫全程容器栽培,成活率高,缓苗期短 华石红枫-美国红枫专家 美国红枫变色惊艳、品种稀缺、价值高

【艾景奖现场】金云峰:绿色基础设施风景园林顶层思考

来源: 中国园林网   作者:   日期: 2018/12/2 11:37:12
12月2日,2018第八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学术年会的精彩话题继续进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教授金云峰发表名为“公园城市理念下乡村绿色基础设施风景园林顶层思考——从概念到法定规划”的主题演讲,中国园林网现场报道。

上海苗木网12月2日消息:12月2日,2018第八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风景园林委员会学术年会的精彩话题继续进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主任、教授金云峰发表名为“公园城市理念下乡村绿色基础设施风景园林顶层思考——从概念到法定规划”的主题演讲,中国园林网现场报道。

金云峰: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早上好。很高兴在艾景舞台上或者是艾景论坛上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做的一些思考。今天我带来的题目是公园城市理念下乡村绿色基础设施风景园林学的顶层思考,从概念规划到法定规划的路径。我想讲的重点就是风景园林行业既有做设计,又有做规划,而我们如何做法定规划,我们有所涉及,但是关注不够。今天就是想在这方面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思考。

我有四个方面汇报公园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从概念到法定规划。上海郊野公园,最后有一个小结。今天所带来的也是最近做的课题,是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平台进行的课题。

我先讲讲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的提出是有背景的,我们都知道工业文化的时候霍华德等等提出田园城市的想法,是针对交通的拥挤、环境恶化和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而导致了一系列城市病基础上提出了田园城市。包括中国在创建园林城市也是基于这样的基础和前提下进行的,主要起到平衡城市公共绿色的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起到很大支撑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着新的问题,像三生空间严重失去了平衡,包括缺少城市整体系统的构建,这是城乡全方位的缺失。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生态文明的时代,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时代,在新时代下,顶层领导人习近平2018年2月11日在成都就提出了一定要把规划做好,把城市建设做好,要突出公园城市的特点,把生态价值提进去,尽管话很短,但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而且紧接着习近平在4月2号就是在北京植树的时候进一步对公园城市提出了,说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就要像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去就像自己家里面的花园一样。现在这个提法都在进行不同的探索,不局限在城区谈公园城市,而是在整个城乡,整个城市,全域范畴涉及到三生,这才是更全面的。带着这样一个顶层领导人的提出,从专业人员要进一步思考内涵,思考发展。

公园城市会涉及到“一公三生”的问题,公就是全域城市的公共性的问题,与生态、生活、生产属性如何紧密结合。我们现在谈公的问题,要占到社会正义的前提,包括我们有很多学者在研究的公平城市,甚至正义的城市,就是要实现公共价值,明确公平正义的共识,而我们专业最擅长能够做的就是规划,空间是我们的对象。在空间这个体系下,我们要解决三生的问题,也就是生产、生活、生态。涉及到用地是我们主要工作的对象,就是生态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要保住的永恒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尽管这些内容认为不是风景园林,其实就是风景园林应该关注的,因为没有一个专业,设置城市规划专业也不能很好解决这三基线和三个用地的问题,而风景园林有很多对人与自然,对资源利用的思考,只是习惯性认为是城市规划专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我一直从事做风景园林,从同济大学第一届的风景园林专业到1983年毕业,我也关注建筑学科,城乡规划学科,我也一级注册建筑师,也是注册城乡规划屎,从三个学科共同推进风景园林,这里面有很多思考。

公园城市会提到城市公园的体系,就是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面临着转型。这个转型就涉及到四个空间层面,也就是国家、城乡、社会、社区。国家有国家公园体系,最近一直在推进这项工作,但是难过确实很大,它也综合了前面一些探索,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风景风景园林建立了很好的制度,本身这个制度跟条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机制在执行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何未来国家公园建立的话,是不是一定会超过风景名胜区的条例和自然保护区的条例。这还值得探索。本身这个条例并不落后,只是我们执行中应该有很好的机制进行,这就是国家层面,建立国家公园体系的认识。

进入到城乡层面,现在已经热的郊野公园体系,上海也在做。作为城区城市层面,城市公园会起到更贴近市民的常态日常性的使用。最近我们在做一些社区,更新改造是最日常的层面。这会提出一些生活圈,包括上海做2035也提出15分钟生活圈,但15分钟生活圈还是一个比较大的,5分钟生活圈可能更值得关注。

绿色基础设施方面,现在一直在探索,有很多学者也提出研究,也做了很多学术论文发表。其实跟规划会不会有关系呢,最近我们国务院最高层面批准了雄安新区的规划纲要,雄安新区要有很多创新,这里公布了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目录,由于一些特殊的要求,很多通都不能公开,现在这四张图是公开发表的。在这么重要的规划中,绿色基础设施在里边没有出现,这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绿色基础设施研究很多时候是比较注意美国层面提出的绿色基础设施,就是在1999年8月份的时候,美国保护基金会提出,主要是国家自然生命保障系统的。但是也有其他国家不一样,也有学者提出,学界关注的相对比较少,比如像加拿大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的到导则,主要是基础设施工程生态化的问题,应该更深入一点,也许更微小的层面。我们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关注,这里汇聚了对绿色基础设施国内学者的框架,有宏观、微观、方法、目的、目标、构成要素、生态要素服务,其实服务是非常关键的,现在讲生态也是这样,最终落实到服务,如何通过规划的手段来进行。

看一下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进展,在国内研究有段时间了,但是对概念明确基础上还存在有些不同的,有的学者研究生态基础设施,还有学者谈景观基础设施,这些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呢,这些概念提出是不是能够进行落实下来,能够进行操作,是值得思考的。绿色基础设施指向的实践对象还是希望进一步明确。我们往往会谈绿色基础设施是作为一个建造设施的角度谈论比较多,确实是一个事实。有的时候也会作为一个技术手段,往往很多情况下还是很泛的术语概念,应该建设对象来看首先要融入到规划,所以作为风景园林要往顶层想,中国三生空间来看我们是全覆盖的,从上到下,风景园林想的可能就是建设性的规划,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但是我们往顶层走,法定规划,三生空间的平衡,所谓国土空间的参与,我们确实需要进入。我们需要把绿色基础设施纳定到法定规划体系下进行,这块我们确实现在还很少涉及,甚至还没有这么做。绿色基础设施,如果用地指标有了,如何确立规划的配件、指标,一系列从上到下的引领规划的引领性地位才可以保证。现在有的是绿地系统,绿地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是不是在中国是一回事,如果绿色基础设施是新的话就应该有新的指标取代绿地系统的指标体系。

我们进一步看一些方法,路径能不能做到。现在城乡规划是一个范畴,空间规划也是一个范畴。不管空间规划和城乡规划,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地的类型类别,绿色基础设施要落到什么类型的用地,以前做的就是单一性质的绿地或者有的时候也等同于绿色基础设施就靠绿地进行,就像城市公园,可以上面随意创作,作出园林化的公园。现在所面临的乡村,我们的问题就不一样了,是多种用地性质的,有水域、园地、林地都是非常建设用地,不是可以随意建造路径进行的,这些就涉及到区域性绿色基础设施,在乡村就是乡村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国家公园体系或郊野公园体系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下面讲第三个方面,就是从概念到法定规划的路径。我们在做城市系统的时候,既包括城区,也包括整个乡村的区域,我们最能做建设用地的,按照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就是g1,g2,g3跟我们有关。面临着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相对就较难了,面临着各地用地之间的混合,也就是要突破单一性质用地,就是可以随意改变做建设规划做设计,但是现在面临是用地性质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那就要探索在不同用地性质上如何进行统筹的问题。用规划引领的地位做法定地位,从上到下的思考是尤其需要注意的。这就延伸出城区的绿色基础设施和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铕汔龛一下区域的绿色基础设施也需要用城乡分类进行刚性的指导,涉及到生态功能为基础的,关注郊区多样化的,原来会很粗放就是征下来的地按照一个性质进行,城市公园也是建设用地,但是现在乡村的农田要精细化,也就是农业生产功能,农民生活和休闲娱乐游憩的功能如何融合起来,就是要进行存量规划,不是轻易作为增量扩张了。农村用地并不是可以随意将公园用地侵占到乡村用地,就是建立功能需求的多样规划引领。

上海郊野公园的探索,做了相应的生态空间的规划,到土地整治到乡村面临的转型,这涉及到四个方面,上海乡村发展现状,就是土地利用粗放,现在集建区外乡村用地上面的建设用地,居民点占到42.5%,工业用地占到26.6%,这是相当到的建设用地,这个局面要改变。二是乡村是上海未来发展主战场。三是上海在全域范围内实行减量化,就是将建设用地减量,非建设用地提高。四是通过减量化优化调整资源达到重新分配。

现在推进了五个郊野公园,都进行了在生态空间选定,面积大概是由10平方公里到20多平方公里,对上海来讲已经是非常大了。它的任务就是用地性质不能像城市公园一样征下来,也不是租用,而是维持原来的用地性质,农田是农田,林地就是林地。青西郊野公园现状,用地类型涵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很能操作,农用地就不同了,会有不同的规定。那我们就要用“一公三生”体系,涉及到生产发展和生活宜居,生态保护,生态并不仅仅是为生态而生态,有生态服务,也会带动乡村的内力发展,工厂搬迁,农业休闲旅游。休闲旅游并不是我们改变一种用地,只能是在原来基础上把这个功能加上,不能干扰原来农业的生产,包括生活宜居、宅基地的拆迁整治,最终这样的郊野公园要走向法定的规划,要解决这四个层面,就是郊野单元合法化,土地整治操作要实施,政策创新要有可行性,还要协同进行。这些完成以后,包括的建设活动、原来常见的想法才能有保障,这是最顶层的。现在确实也碰到要多规合一,要实施指导。我们乡村的话就要做近期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所有规划,这是从郊野单元来看的。

郊野单元怎么定位跟城市建设定位,是完全不确定的,产业也许也在变化,我们先来探索郊野公园作为一种郊野单元的特殊形式进行探索,出台各种相应规划。这就是郊野公园。最终批准的是郊野单元,也就是郊野公园作为郊野单元的一种引导的法定规划,却是就是郊野公园作为乡村郊野单元的特殊形式,现在是要建立多规合一作为平台手段,是以乡或镇为单位形成全覆盖。这里涉及到土地综合利用,就是三生空间规划。从发展目标也就是抓手,空间布局,空间结构,村镇风貌。

郊野公园最终落实到郊野单元才是可以被批准控制引导的,当然也有其他产业不是郊野公园形成的,也可以作为参照作为郊野单元的编制,涉及到郊野单元政策、土地整治资源、资金配套等等,我们也征集了一个方案,要发展郊野做了三条景观带,就是承载这上面的叠加,形成不同的系统,建立协调。协调完成,法定批准的就是一个土地利用控制的规划。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事例,这就要引起我们关注。

在这个探索中也总结了很多想法或者经验,从用地类型和原有功能,比如耕地、园林的功能就是农业生产,这其实还是不变的,土地经过整治以后,就是把农田做得更优量,再把游憩功能叠加上去,这是不会产生矛盾的,就是大片的农田形成大片景观。

最后的总结,我们绿色基础设施是有很好的概念,也趋向比较深入的探讨,但是更应该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进一步往顶层思考,从自然资源的认识后,再思考到更上面的顶层和落到下面的实践路径。绿色基础设施一定要有法定规划,如果没有,可能跟绿地系统就不会有什么差别。还要强调规划引领的地位,风景园林专业应该能够做好,也确实能够做好,上海的探索是不是能够引起关注。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稿为大会速记稿,难免错漏之处,敬请谅解。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2025  华石红枫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书:浙ICP备19049254号-9  官网:www.huasmaple.com  

访问本网站的人次,当前在线人数人     客服中心电话:400-616-8511  

企业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4006168511  华石红枫QQ:381000294 点击这里与华石红枫交谈 红枫产业QQ群:12322032 华石红枫产业论坛